乡村振兴、三农故事类微纪录片,旁白、脚本、拍摄手册,实例分享

作者:潮点学院

发布于 2023-03-06 08:49:50

1400阅读

0点赞

影片通过讲述老书记韩慎元与刘兆友带领老一辈历尽千辛勠力同心打井的往事,现任书记传承老一辈打井精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掌平洼村走向更好地未来。

【影片创意阐释】影片通过讲述老书记韩慎元与刘兆友带领老一辈历尽千辛勠力同心打井的往事,现任书记传承老一辈打井精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掌平洼村走向更好地未来。

【影片创作模式】情景还原+现场取材

--------【影片脚本】--------

【第一段】故事铺垫。讲述大山深处神秘的老井,引出片名《老井的记忆》

【画面】航拍凤凰山大景以及掌平洼村落;老井;

【旁白】九顶凤凰山,一个神奇与美丽的地方。大山深处坐落着一个乡风淳朴、四季如画的掌平洼村。远离繁华的都市,时光却在这里酝酿了一个独特的故事。村子的中央有一口老井,螺旋井,石砌的台阶盘旋而下,沿途有洞巧妙连接,匠心独具。它藏于深山,却历久新生,成为无数游客到来的目的。

部分画面

【第二段】老一辈角色引入。老一辈挖井人来到井边,“每天过来转一转,是他的一个难以割舍的习惯”。随着老人目光,转向年轻时的回忆。

【画面】刘兆友早上来到井边,老人的背影转场到以前村民挑水的样子,塑造回忆感。

【旁白】80岁高龄的老党员刘兆友早早地来到了井边,每天过来转一转,是他的一个难以割舍的习惯。老人深邃的目光,似乎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画面】老婆婆担着盛水的工具,青年刘兆友迎见后接过老婆婆的担子到十几里外的地方去担水;

【旁白】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的掌平洼,是个靠天吃饭的缺水村,村民必须到十几里外的山脚下去担水。

【画面】村党支部书记的韩慎元,请县水利局专家张道文来掌平洼寻找水源,刘兆友带着张道文翻山越岭寻找可以打井的地方。

【旁白】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村民们的用水问题,1967年3月,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韩慎元,请来县水利局专家张道文寻找水源。如此干涸的地方能不能找到,张道文也不敢打包票。连续数日的跋涉,时年29岁的民兵连长刘兆友带着他翻山越岭走遍了掌平洼的每一个角落。

【画面】刘兆友和张道文找到了水源地,但是这口井并不好打,韩慎元找到刘兆友,跟他说明所需。

【旁白】最终,水源找到了。可经验丰富的张道文提醒,像掌平洼这种地质情况,打出这口井太难了。韩慎元找来刘兆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这口井,村民太需要了。多困难,也要打。”这个血气方刚的民兵连长向老书记拍着胸膛保证一定会完成任务。

【第三段】老一辈故事回忆。老人回忆年轻时候当民兵队长参与打井的故事;挑担、泥瓦罐、充满力量的打井、满载回忆的编筐;

【旁白】结果带领村民打井的重任落在了刘兆友身上,刘兆友组织起浩浩荡荡的打井队伍,党旗飘扬在大山深处,满怀期待的神情洋溢在每个村民的脸上。铁锤钢钎,手刨肩扛,血流破土,汗滴裂石,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向石山开凿。

【画面】刘兆友给打井的村民倒水,另一边其他一些村民对打井有了疑虑,到底能不能坚持下去,与韩慎元交流问询的画面;韩慎元回到大井的地方,一张张苍老的面庞,老书记看在眼里;

【旁白】在历史长河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党支部会不会带领大家坚持打下去,村民充满期待的眼神中夹杂着疑虑,这些韩慎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尽管人心向上,可打井所需的物料在不断消耗,物质的严重匮乏考验着老书记的决心。

【画面】烛光下,王会计用算盘算账,韩书记刘兆友三个人夜晚坐在一起开会,韩书记一脸忧思,闪回打井村民的面庞的画面;

【现场音】王会计:“韩书记,刚才的帐我已经都算了,咱是不是得停停工啊。”

【旁白】那是一个格外安静的夜晚,韩慎元心中明白他的决定无论如何大家都会拥护,可这扛起的大旗哪有放下的道理,村民们缺水缺怕了。

【画面】韩书记思索片刻,在鞋边抖了抖烟斗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现场音】韩书记:“咱村里必须要把这个井打好。”“小刘,尽管打下去,钱我想办法。”韩书记用烟斗指了指刘兆友。 刘兆友环顾四周,坚定地对韩书记说:“行,韩书记请放心。”

【旁白】最终,他还是那句“多困难,也要打”

【画面】打井队伍激情打井的场面;打出水后水喷涌而出的特效画面;刘兆友和村民喜悦修建井的场景;淡出老物件,打井工具等;

【现场音】村民:“大家都来看,有水啦!”

【旁白】时间从不辜负每一个懂得坚持的人,从 1967 到1977,历经10年光阴,用工40000余个,石料3000多方,他们用自己的铮铮铁骨,硬是在山地上开掘出一口长 26米,深26米的水井。清冽的甘泉,像母亲的乳汁一样,给这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第四段】老一辈角色与新一代角色交织。随着老人回忆的结束,青年一代角色引入,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也对老井有着特殊的情感,这里是他的一处精神归宿。他走在石阶上,感受着老一辈人的舍与得。续写这种精神,成为使命。

【画面】现任村书记刘方军与老一辈人坐在一块交流关于老井的故事;刘书记走在老井的石阶上,上下井,感受着当年的一切;

【旁白】和村子里的每一个人一样,现任村支部书记的刘方军经常来到这里。在他的心中,这不仅仅是一口福井,更是一处精神归宿。老一辈挖井人,战天斗地、勠力同心、百折不挠、久久为功,任时间流逝,老井无语,却在沉默中流淌着革命先辈忠于信仰的温度。

【第五段】随着乡村振兴新的时代使命被提出,新一代的征程,在路上。结尾,我们有幸请到了现存的打井人和打井人的部分后人,一声集结号,让大家再次沉浸在那段“战天斗地、勠力同心、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的精神世界里。

【画面】“老井精神”字样特写,掌平洼游客一家游玩背影镜头。掌平洼正在建设的环山公路施工画面以及现在的面貌画面。

【旁白】当年打井吹起的号角依然回荡在人们的心中,如今的掌平洼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正朝着乡村旅游的宽广大道上迈进。带着老井留给他们的信念,将民心化匠心,他们开始续写当年的故事。

【画面】在世老井掘井人及部分子孙;吹响号角的画面;航拍拉出老井大景;

【旁白】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让老井精神在新泰大地传承弘扬,总有一种记忆让人难忘,让党性在历史的长河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