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同步于周二的直播,源于最近阅读和工作中的思考。(以下思考都是基于知识IP,和单纯的直播带货有很大的区别)
一、直播选取内容常见的四大困境
1、想要直播,但是不知道播什么内容,因而迟迟没有开播;
2、好不容易开播了,却总是为每次直播内容感到头疼;
3、顺利播了一段时间,感觉内容枯竭了,找不到继续播下去的方向;
4、直播的过程中很痛苦,讲的内容极度不自信,时常陷入自我怀疑。
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直播内容
分为两种情况
1、有自己的变现产品
我把上图称之为直播内容的韦恩图,合适的直播内容,必然是个人特长或者兴趣、用户需求以及变现产品交汇的那部分。(视频内容也同样如此)
个人特长或者兴趣,能够确保你生产的内容相对专业,同时也能够让你能够持续的输出内容。
用户需求,能够确保你生产的内容是用户觉得有价值的,才能够带来流量。
变现产品,能够确保你生产的内容是有商业价值的,能够为你带来收益。
2、没有变现产品
当没有变现产品的时候,其实只有两个环节可以考虑。
这两个环节对于直播的价值和上文所讲的类似,对于这种模式,通常是先积累粉丝再变现,所以属于流量变现1.0版本的玩法。这类玩法,是一种非常低效率的玩法,只适合前期探索阶段。
三、怎么判断自己选取的内容方向是否正确
知识IP的玩法,本质上也是内容变现的一种方式。但凡内容产业,必然需要时间去沉淀和积累。
在沉淀期和积累期,尽可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一般来讲,就是三种表现形式:
1、生产内容的过程比较自如,不会感到痛苦,也不存在严重的创作瓶颈;
2、直播内容能够带来稳定的流量增长;
3、变现产品的转化率要么是稳定在某个区间,要么是在逐步提升。
四、直播一段时间发现没效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迅速起量,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并不现实。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做IP,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在累积效应的作用下,某个时刻就会产生质的变化。
这个时刻,通常是由于某个爆款内容,也有可能是某个梗一次次反复强化被用户所感知到(徐大sao的大蒜、张同学的切片风格等)。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被称之为阈值效应的现象。(阈值:两个经济要素中,一个经济要素能对另外一个经济要素产生影响的最小变量或者变化幅度。)
在击穿这个阈值之前,投入产出比通常极低,但是一旦击穿阈值之后,投入产出比会大幅度提升。
普通人做IP,前期的积累其实就是在储蓄击穿阈值的能量。
对于我们而言,阈值是客观存在的,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缩短击穿阈值的蓄能时长。
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爆款。
五、具体的该如何找到适合的直播内容
知识IP的最佳选择,是结合自身的职业技能(要求IP玩家的能力必须是行业内前20%)为行业内不如你的从业者以及对行业感兴趣的非行业用户提供知识产品或者知识服务。
当职业技能不足以支撑IP内容需求的时候,通常会从兴趣入手。兴趣做IP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兴趣并不直接对应用户需求。
比如说读书是兴趣,但是读书对于其他用户而言是没有价值的,对于其他用户有价值的是对书的拆解或者书评。很多喜欢看书的人恰好又无法输出很有价值的书评或者做出有价值的拆解。这种困局下,知识产品可能很难做到合格的交付满意度。不如转换思路,尝试从服务入手。比如说,常见的训练营,监督对方去完成读书的行为。当服务升级的时候,服务交付满意度会提升,反向又会促使服务升级,复购和转介绍自然而然会提升,整个业务进入一个正向的增长飞轮中。
六、几个误区
1、担心自己直播的内容不专业
你面向的用户一定不是专业级别的用户,而是那些对你所从事内容方向有需求但又比不上你的那群人。所以,本质上,你只需要比你的目标用户更懂就行。
2、害怕过度垂直于某个方向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有很多,貌似能做的方向也很多,通常来讲,大家都不太愿意做取舍,害怕因为过度垂直而失去其它领域的用户。
实际情况是,自媒体行业,几乎没有单个账号粉丝突破亿,这也就意味着,你做得再好,10亿多网民中也有至少90%以上的用户不是你的潜在用户。换句话说,你永远不可能吸引到很多个领域的用户。
在10亿多网民的背景下,哪怕你做的方向再垂直,也至少有几百上千万的潜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