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刷屏背后我的几点思考

作者:潮点学院

发布于 2023-03-10 11:45:43

129阅读

0点赞

2天时间B站涨粉百万,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000万,《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无疑是今年至今为止传播数据最好的自媒体视频作品。

2天时间B站涨粉百万,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000万,《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无疑是今年至今为止传播数据最好的自媒体视频作品。



这几天,视频引发了无数次争议,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为一些内容敏感,官方甚至都不得不出来发声。

抛开社会影响不谈,从一个内容创作者的角度,围绕着二舅视频我有这么几点思考。


一、故事永远是极佳的内容形式


内容的呈现形式,一直以来都呈现着极强的多样性。

小学刚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会告诉我们,文章可以分为议论文、叙述文、说明文等等。

后来去了报社实习,报社的记者老师告诉我们,新闻也能被分为消息稿、评论稿、通讯稿等等。

后来做了新媒体,又有大V告诉我们,新媒体文章可以分为情感文、干货文、观点文等等。

到了短视频时代,又有人把短视频的结构总结为了剧情号、口播号、VLOG等。


但是无论形式怎么变,故事似乎永远是极佳的内容形式。

文学中,小说作品想要获得好的评价,就必须得懂得怎么讲好一个故事。作家余华就曾公开表示自己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新媒体时代,好的作品一定要满足用户的情绪价值,要能让用户产生共鸣,好的故事天然满足这两个条件。所以,很多IP玩家都喜欢讲自己的创业故事。在短视频平台上,曾有一种“一个普通人10年”的内容结构很火。背后的根源就在于此。


二、苦难是永恒的话题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都是贯穿着痛苦。

换而言之,人生而就得经历苦难,没人能够幸免。

也因为如此,世人对于苦难总归会抱有恻隐之心,就像哲学家罗素在《我因何而生》中写到的:对爱情的渴盼、对知识的追寻以及对人类苦难无法遏制的同情,是三种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情感。


回顾文学历史,伟大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都经历了无穷无尽的苦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骆驼祥子》里的祥子,《活着》里的福贵,无一例外的都经历过诸多苦难。

在内容生产这件事情上,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在挖掘和重现着苦难。《谭谈交通》中的气球小哥、现实版福贵大爷,公众号时代经久不衰的故事《傻娘》,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三、真实永远是内容生产的第一要义


我一直都认为,好的视频作品,一定要呈现最真实的人物和故事。

支持《二舅》视频的网友中,有很多网友都表示从视频中看到了亲人的影子。这是因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必然会经历相同的事情。


当然,无论是文学内容还是新媒体内容,某些情节势必要进行戏剧化的放大。即便如此,也不应该脱离真实这个要义。

大家都知道,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中很多情节都极其荒诞。但是在这本书中的某些情节中,你其实也能有共鸣。


比如说,可怜的丽贝卡,每当陷入孤独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的吃土。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陷入孤独的时候,也会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行为,有的人是宿醉、有的人是暴饮暴食。


四、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根


城镇化的进程让一代又一代小镇青年涌入城市,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在城市买房定居。买房定居并不代表在城市扎根,对于中国人而言,老家才是自己的根。只有远离钢筋混泥土,回归乡村,内心才能收获宁静。

对于无法客居异乡的网友,只能从内容中找到片刻的慰藉。


根据克劳锐公布的《社交媒体三农内容发展趋势洞察》,抖音平台三农视频总播放量已经突破3000亿,快手三农视频日均播放量超过2亿。而在三农视频的用户中,占比最高的是31-40岁的用户。

内容创作的过程中,即便不是三农账号,但凡和乡土情怀有关的,脱颖而出的概率也更大。


导演小策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个例子,在离开朱一旦之后,小策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温不火。直到拍出了广场往事系列,朱一旦才重新回归到顶流的行列。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几点思考,有任何观点欢迎评论区互动。


最后顺便说一句,对于内容行业而言,《二舅》的爆火算得上一针强心剂,证明了好的内容仍然具备极强的穿透力。